鲁锦织造技艺是山东省的一项传统手工技艺,虽只流传于山东西南部一带,却已销往全国各地。在2006年,“鲁锦织造技艺”被认证为省级非遗,2008年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了山东非遗文化的一道亮丽名片。8月5日下午,威尼斯“儒韵齐风——匠心故里”实践团队来到聊城市东昌府区古楼城南大街和聊城市乡村记忆博物馆,回顾鲁锦技艺的古今发展,学习鲁锦织造技艺,探寻鲁锦织造技艺在当代的发展路径。
古今技艺,一脉相承
实践队员走进东昌府区古楼城南大街鲁西民间艺术体验馆,向馆里的工作人员了解和学习鲁锦织造技艺。工作人员带领实践队员参观了鲁西民间艺术体验馆内的精美鲁锦展品,介绍了鲁锦的由来和发展历程,讲述了小小鲁锦背后的故事。据工作人员介绍,为了更好地传承和保护鲁锦这项非遗项目,第一届全国农民技能大赛手工刺绣赛项三等奖获得者——梁平老师成立了鲁西民间艺术体验馆,向人们展示鲁锦织造的方法,激发人们对鲁锦的热爱。实践队员了解了鲁锦织造的起源和发展历程,工作人员介绍说,鲁锦在鲁国时期广为流行,那时鲁锦刚刚出现在世人眼前,就被隐藏在《三字经》中孟母断织的故事中,即“子不学,断机杼”。回到当代,如今的鲁锦织造技艺,与古代的纺织可以说是一脉相承的,从材料选择到纯手工制作,都能找到传统鲁锦制作工艺与流程的缩影,成为传承历史技艺的崭新开端。
织布机上的美,花纹图样里的巧
在了解了鲁锦织造技艺的历史渊源后,实践队员又了解了鲁锦织造的流程,参观了鲁锦织造的成品。体验馆工作人员向实践队员介绍了鲁锦的原料来源,鲁锦在本地又被称为“老粗布”,之所以被称为“老粗布”,与它的原料取材相关,鲁锦的原料是纯棉材料,原料看似简单,但它的成品却有着独特的魅力。工作人员介绍说,鲁锦织造技艺从采棉到上机织布大大小小就需要七十二道工序,而且是采用纯手工制作,所以织布机就显得尤为重要,这种技艺也非常考验手工艺人的耐心程度。当纯棉布料在织布机上来回运作时,东方美学的艺术内涵就展现得淋漓尽致。鲁锦制作完成后,就会看到各种各样的纹饰,有“提花斗纹”“核桃纹”四格缯”等等,都是古代流传和现代创新的产物,里面的精巧之处更是不言而喻。
匠心鲁锦,代代相传
鲁锦虽有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底蕴,但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鲁锦织造技艺在大机器时代也未能不受影响。为了保证鲁锦成品的质量,梁平老师等一大批手工艺人始终坚持纯手工制作,也正是因为这个,鲁锦生产率相对较慢且从业者较少,这也是如今梁平老师面临的困境。但梁平老师并没有困于现实,而是寻找途径去拓展从业者规模,这样既能解决从业者较少的问题,又能提高鲁锦的生产率。梁平老师首先从学校开始,向学生们普及这项非遗项目,激发学生们对鲁锦织造技艺的兴趣,之后又成立了体验馆,并且自筹资金购买织布机。随着大众对鲁锦认识的深入,织布机这一在民间逐渐消失的手工机器也逐渐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而且也出现了一些年轻人开始学习鲁锦织造技艺。梁平老师等手工艺人的匠心精神正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当代年轻人,逐渐实现了鲁锦的代代相传。
小小的鲁锦承载着无数匠人的心血,它用织布机诉说线条的优美,用心意展现非遗文化的巧妙,用经线纬线勾勒出岁月的痕迹,不断激励着人们探寻鲁锦非遗的故事,让鲁锦走向大众,走向世界。
编辑:时旻昕
审核:刘贤贤
上一条:威尼斯成功举办2023年暑假青鸟计划实习实践活动 下一条:【暑假社会实践专题】威尼斯“星火燎原”实践团参观温州...
【关闭】